晚餐過後,客廳裡傳出輕鬆的笑聲和說話聲,黃媽媽和黃爸爸看著電視連續劇聊天。節目由「鳥來伯與十三姨」變成「夜市人生」,黃媽媽和黃爸爸手裡的瓜子和花生也不知不覺變成家庭手工。
家裡大部分燈光已熄,昏暗的客廳除了電視節目,只剩下桌子上一盞工作燈和燈光下倆老工作的身影。
拿起零件、放入墊片、旋緊螺帽、戴上帽套,每做好一顆名叫「適配器」的光纖零件,丟進塑膠袋發出”喀噠”一聲,就代表著兩毛錢進口袋。
不停的”喀噠喀噠”聲,代表著家人下一餐有了著落。不停的”喀噠喀噠”聲,代表著孫子們的過年衣服和紅包有了著落。
黃媽媽一家過去住在竹東鎮上坪溪燥樹排,靠近五峰鄉的山邊,家裡有四個小孩。為了養家活口,一家人做起家庭手工 - 組裝聖誕燈飾 - 拉緊銅片、塞進燈體、裝上燈罩。每個夏天燠熱難當的日子,一家大小流著汗水不停工作,直到黃媽媽喊:「吃飯了!」大家才停下手邊工作,集合到小小的餐桌前。
搬到竹北以後,黃媽媽依然做著家庭手工貼補家計。二十年如一日。竹北的荒煙漫草漸漸變成車水馬龍;家門外的百香果架,漸漸變成一棟又一棟樓房。如今小孩子已經長大,女兒也都嫁人。傳統聖誕燈業沒落,光電產業興起,家庭手工也由聖誕燈飾變成了光纖零件。
晚上吃飽飯後客廳點起的那一盞工作燈,既代表著夜晚家庭經濟活動必須持續,同時也代表著生活的希望仍然持續。工作燈上的LED冷光源,改善惱人的燥熱,柔和的暖白光照在桌上仍然溫暖。黃媽媽選擇使用LED節省家裡用電,也展現了客家人勤儉樸實的精神。
採訪拍攝完,大女兒剛好帶著孫子回來。家庭手工已告段落,桌上亮著的工作燈,似乎仍然歡迎外嫁女兒帶著孫子兒回來。時代在改變,不變的是黃媽媽刻苦耐勞、自力更生的心以及那溫暖的親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